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
存在问题
1、在时间的规定上欠规范
企业何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制度中仅规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其中所谓的“定期”并未具体说明,这就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极有可能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同时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2、在金额的大小上欠准确
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缺乏衡量标准和统一的制约手段,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没有可考证的客观依据。
3、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本意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使会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多企业会不顾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谨慎性原则,而把它作为调节盈余的手段。
4、发现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
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技术是远远不够,必须要掌握新的会计原则与管理理念,熟练运用会计评估和判断技术,并且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才能做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以上就是仁和会计对"减值计提是什么?"问题的网络整理内容,更多财税知识请持续关注仁和会计网校。